霧峰林家花園
這是我第一次到霧峰林家花園參觀,能夠有機會一覽林家花園的古蹟容貌,實在要感謝好友的邀請, 還有吳老師的詳細解說,讓我們能夠把台灣的歷史好好複習一下,並將寶貴的文化資產傳承給後代子孫!!
霧峰舊稱阿罩霧,自平埔族社名譯音而來,相傳又因多霧而得名,清雍正十年(1732),曾、巫、何三姓漢人渡海來台,在丁台、柳樹湳一帶開墾,乾隆年間福建人林石率族人由大里移來,日據時期大正九年(民國九年)更名為"霧峰"。
霧峰林家由頂厝,下厝及萊園組成。其下厝建於清朝同治年間(西元1862年),頂厝建於光緒年間,萊園建立光緒19年(西元1893年),佔地三甲餘,是國家二級古蹟(漳州式建築)。景薰樓組群,包含蓉鏡齋、頤圃、舊學堂、新厝等。
林家的「頂厝」,共有三落,兩旁均建有護龍與外護。先入「景薰樓」,又稱太子樓,該樓內構造 非常精緻美觀,古色古香。在正廳的門上,懸有金碧輝煌 的木匾一方,上書「文魁」二字,是林文欽於光緒十九年中式舉人。
頂厝建築使用了大膽亮眼的藍色,其方位是坐東向西,門口還有葡萄棚防太陽西曬,兩旁廂房就像是螃蟹鰲雙臂環抱住,在風水上是個抱住財源的表徵,看來考究風水一說果真是自古不變的道理!
在頂厝部分則以景薰樓第三進面五開間的雙面閣樓最秀美。文官的居住格局的確比較雅緻,與下厝武官風格迥然不同!!
在日據時代這邊的浴室就有冷熱水供應設備(見下圖照片),在當時可是最先進的設備喔~
下面是頤圃的照片,是個中西合併的建築風格,可想在當時是個很時髦的建築物喔!
下厝:本堂是個很漂亮的建築物,花罩的木雕風格與傳統閔南式不同,屋頂是用杉木及紅檜所構成,一走進下厝就有一陣紅檜的味道飄來,這裡面還建了一個戲台,可供賓客觀賞戲曲!
這個戲台的屋頂有一朵很漂亮的牡丹花,在921地震時完全沒有損壞,所以維修復建後再把它放上去。戲台的中中央有代表一品官階的麒麟圖案,下方有的虎頭也用了"桃花眼"來吸引賓客的眼光!舞台的正前方是給賓客及老爺們觀賞的,太太跟小姐們只能坐在二樓的觀賞區聆聽戲曲,舞台的後方也有更衣間供戲子化妝換衣喔~
這戲台的屋頂的牡丹花,竟在921地震時完全沒有損壞,所以維修復建後再把它放上去。
代表一品官階的麒麟圖案
虎頭代表"桃花眼",用來吸引賓客的眼光~
後台:供表演者換裝的地方
留言列表